2025/4
近日,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立德机器人平台(机器人大讲堂)主办、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支持的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本次大会以竞逐人形具身万亿赛道重塑未来产业新纪元为主题,以行业数据为支撑,以场景实践为导向,汇聚政产学研各界代表1500余人,聚焦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与产业协同,全面展现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与突破动能。展会聚集了45家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头部企业和供应链企业,集中展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从人形机器人本体到多指灵巧手,再到仿生关节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全产业链创新成果悉数亮相,全景呈现了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蓬勃生态。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在环境适应、交互能力等方面持续突破,应用场景从工业制造向家庭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加速延伸。同时,各国政策层面积极布局,通过战略规划与生态扶持推动技术标准化与商业化落地,进一步夯实了产业的战略地位。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始终致力于构建机器人+应用生态,催生了大量产业应用实践。尤其是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积极构建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生态,并在中关村科学城的指导下,牵头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具身智能产业专委会,以小核心、大外围的工作思路,融通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条,吸纳了银河通用、享刻智能、中科慧灵、加速进化等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上下游企业30余家,重点围绕具身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组织专题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作为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的支持单位,创新中心将持续深化产业链协同效能,聚机器人的技术研发、应用落地与生态资源整合,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应急救援、商业服务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打造技术领先、生态完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2025/4
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即将开幕之际,4月17日,智汇京华・知创未来2025年北京共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举行。此次活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精心指导,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创新载体受邀参加活动。活动上,高校园区企业对接工作的首次启动,更是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广阔平台。现场,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国内顶尖高校的图书馆进行对接。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通过深度联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和创新企业三方资源,搭建起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服务平台。创新中心针对企业创新痛点提供精准服务,形成了专利导航、知识产权托管、投融资对接、专题培训等特色服务模块。下一步,创新中心将进一步深化高校-园区-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构建知识产权服务联合体,整合高校专利信息平台、园区政策工具包和企业需求数据库,建立分级分类的服务响应体系。联合高校知识产权学院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依托园区场景搭建技术平台,组织企业参与专利布局培训。同时建立三方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数据互通实现技术需求智能匹配、专利成果精准对接、风险预警及时响应。通过一系列体系化举措,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的高效配置,加速关键技术的专利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2025/4
4月16日下午,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立新同志一行20余名专家,走进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围绕寻迹文保新动能智汇机器人未来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调研交流。市文物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机关处室及部分局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机器人产业相关情况,探讨机器人技术在文博领域创新应用与发展潜力。在创新中心展厅,文物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了解我国在机器人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的丰富成果。来访专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复合机器人、按摩机器人、防爆巡检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和人才培养平台等应用场景,现场体验了科技创新的力量。这些创新应用与实践成果,激发了来访嘉宾对文物+科技融合发展的深度思考。座谈交流中,中关村科学城具身智能产业专委会党委书记、创新中心董事长牟宏磊同志向到访专家汇报了具身智能产业专委会基本情况及探索机器人+跨领域协同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实践。专委会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积极与服务业、物流、医疗、石油化工等行业融合创新,落地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场景。张立新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已日益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市文物局将深化文物+科技理念,主动拥抱科技,进一步推动《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等政策落地落实,在十五五时期做好《智慧文博发展规划》、《北京市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中长期规划》等编制工作,不断提升首都文博领域科技运用的能力水平,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双方围绕未来文博领域与科技创新产业更好融合,特别是在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博物馆展览展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整理以及更好服务市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加强新技术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此次调研活动的顺利举办,为深化区域科技与文化跨界融合搭建了务实高效的沟通平台。下一步,创新中心作为具身智能产业专委会的主任单位,将持续开发新兴领域场景,主动协同成员单位深化与细分行业的协同创新,打造区域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为科技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4
4月11日下午,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共同举办医工智融赋能健康京津冀医工融合教研与产业转化平台成立仪式暨首届医疗健康机器人产业创新论坛活动,旨在促进医疗与工程深度融合,加速医疗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发展。政府部门领导、医疗行业专家、机器人龙头企业代表、高校师生等参会。领导致辞河北省卫健委健康河北指导中心书记、主任吉学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聚力打造京津冀首个医工融合教研与产业转化平台,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在河北落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医疗机构的临床资源优势,以及平台的协调转化优势,通过跨区域、跨领域、跨次元的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医疗资源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唐山市工信局副局长张振国指出,医疗产业已迈入新智造引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供需对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本次交流,进一步凝聚共识,通过政府、企业、高校、医院等多方携手,将唐山打造成为技术共研、场景共创、成果共享的医疗产业创新高地。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蒙洋表示,当前,医疗机器人已突破传统工具的物理边界,正在构建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智能体系。他提出构建三大创新支柱的三点倡议,一是打造需求-研发-验证的闭环创新体系,将临床痛点的数据化建模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二是建设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矩阵,着力培养精通临床路径规范并深谙工程科学原理的跨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三是建立跨领域技术融合平台,推动5G、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与医疗场景的有机嫁接。华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孙国贵介绍,本次与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合作,旨在推动以医疗健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团队集中高效精准对接,助力京津冀医疗健康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协同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河北省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代表裴文良出席活动。正式揭牌河北省卫健委健康河北指导中心书记、主任吉学,唐山市工信局副局长张振国,共同为京津冀医工融合教研与产业转化平台揭牌。该平台是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合作成立的河北省内首个京津冀医工融合教研与产业转化平台,旨在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医疗、康养实践中的堵点与技术团队集中高效精准对接,通过构建临床应用-人才智库-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的全链条产业平台,优化资源配置,集聚创新要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塑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创新能力,助力京津冀医疗健康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蒙洋,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孙国贵,共同为医疗健康创新基地揭牌。该基地是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建立的国内首个医疗健康创新基地,致力于促进源头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界,让更多创新成果惠及患者。通过驱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与医疗健康领域创新融合,持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及患者体验。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环节,特邀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汪洋,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小俚,分别以《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协同创新中的外科医生角色重构:技术边界、临床决策与伦理挑战》、《脑机接口:无创脑功能检测与调控技术》为题,进行主旨分享。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围绕人工智能与腔镜手术机器人探索实践、骨科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智慧医院建设思考感悟等进行主题分享。本次活动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致力于塑造医疗产业新动能、新优势,赋能新时代医工融合发展路径,驱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共振,展现出京津冀地区提速创新、竞标争先的良好势头。本次活动不仅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崭新的视角和创新解决方案,也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关键的市场反馈和合作机遇。展望未来,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持续深化医工融合创新实践,加速机器人技术与医疗场景的深度耦合,加速推进实现健康中国这一宏伟愿景。
2025/4
4月10日,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党委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中关村科技企业党建与发展交流会,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市委、区委关于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要求,聚焦科技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关村科学城具身智能产业专委会执行主任、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蒙洋参加会议,并在会上重点介绍了具身智能产业专委会党委成立以来,通过党建共建,促进机器人技术在医疗、能源、物流等多领域的技术及应用落地。他表示,具身智能产业专委会以融合创新开发共享为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主任单位牵头,汇聚副主任单位和各成员单位资源优势,坚持高水平自立自强,聚焦具身智能,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以机器人本体为带动,着力推动脑-身软硬件一体协同创新,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融合的新质生产力,确立构建具身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专委会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在政策对接、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等领域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成果,协同各成员单位全面推动6+N重点工作任务落地。本次参会汇报是具身智能产业专委会党委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全面呈现,未来,专委会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引领促业务发展。牢记新时代赋予中关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具身智能领域精准发力,主动搭建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场景落地、合作共赢,为形成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海淀实践、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贡献更大力量。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海淀区委组织部、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海淀区商务局、海淀区金融管理局、海淀区卫生健康委等委办局、街镇,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相关负责人,中关村科技企业高管及党组织书记,共计400余人参会。
ReadMultiplex平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综述指出,全球机器人技术...
近日,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立德机器人平台(机器人大讲堂)主办、中...
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即将开幕之际,4月17日,智汇京华・知创...
4月16日下午,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立新同志一行20余名专家,...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6日报道,今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4月11日下午,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共同举...
4月10日,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党委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
4月8日,由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知识产权局)指导,中关村机器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