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万众瞩目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盛大启幕。这场盛会吸引了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与,1500余件展品集中亮相,其中首发新品超百款。多个展区内,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机器人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机器人“狂欢”。大会主题“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在这一刻得到了生动而具象的体现。
宇树科技机器人展台前人头攒动,形成一道“人墙”,无数手机聚焦于场地上方的屏幕,画面中两名机器人正激烈拳击,轮番出招;加速进化机器人选手T1和K1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机器人足球赛,引得孩子们纷纷为机器人大声加油呐喊;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三名人形机器人“吹拉弹唱”,现场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音乐会;来自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忙着取送商品,为24小时不间断零售场景提供了崭新的商业化思路。
机器人+体育、机器人+音乐、机器人+零售……在机器人大会的展会现场,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机器人在飞速迭代中逐步实现“机器人+∞”,不断拓展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边界。
除了大会现场这些令人惊叹的机器人表演,在距离大会现场20公里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以下简称“血液中心”),机器人也在“机器人+医疗”领域大显身手。由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助力推进的北京血液中心血液智能化改造项目中,定制研发打造的国内首套血液包装协作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血液安全和生命安全。


机器人智能自动流水线,
全面提升血液制备效率
传统的血液制备涵盖血液分离、血液再加工、血液的隔离与放行3大版块,包含15个子单元环节,且各个版块及单元环节之间存在大量交互。过去,各环节之间主要靠人力“接力”,由此产生了大量往复转运、重复操作、无法闭环追溯等效率及安全问题。
如今,通过6个执行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相互联动,包括智能机械手、智能AGV、智能化衔接设备等,采用信息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视觉识别技术等智能化工艺手段,按照设定策略与血液标识包装分拣系统进行智能交互,实现了从取拿血液到标识赋予、包装分拣、隔离转运等全过程的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该系统投入使用后,现有工作效率提升约50%。


钢铁之躯无惧恶劣环境,
全链条保障用血安全
过去,医护人员在血液制备过程中,不仅需要全程站立操作,还得纯手动搬运重达25-30公斤的血液或血浆运输箱,每天至少搬运30箱,总计搬运750-900公斤的重物。同时,为保证血液的安全性,血液、血浆需要一直处于低温环境之中。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引入,不仅筑牢血液安全防线,又为医护人员卸下高强度、高重复工作负担,也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用血安全造成影响。

赋能医疗产业,
提供血液制备领域产品级解决方案
血液制品是现代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其智能化生产对医药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关键推动作用。作为全国首套落地的血液包装协作机器人系统,它的出现标志着血液处理领域迈向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新时代。9月,该项目成果将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进行正式发布,其技术标准与实施经验有望为全国的血液处理行业树立新的标杆和典范。
结合千行百业,
创新中心将持续践行“机器人+”
当前,海淀区坚持以人工智能为引领赋能千行百业,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提升创新资源的聚合能力,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首个“1”锚定人工智能核心引领,“X”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与未来产业新赛道布局,末位“1”依托科技服务业夯实支撑。创新中心紧跟这一发展步调,以“机器人+”赋能多元领域。
在“机器人+医疗”领域,除北京血液中心项目外,还研制了智能导诊机器人,现已在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投入使用,显著提升就医效率;
在“机器人+能源”领域,联合陆航翼龙与昆仑数智打造智能防爆巡检解决方案,以前瞻性眼光布局智能巡检领域,共同推动石油化工行业智能化转型。
未来,创新中心将持续深化“机器人+”战略,为更多场景与产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探索产业升级创新模式,为千行百业智能化建设注入动能。让“机器人+∞”,重构人类智慧生活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