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全球首个专为人形机器人打造的综合性科技盛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拉开帷幕。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将围绕26个赛项展开激烈角逐,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无限可能。

本届运动会赛程从 8 月 15 日至 17 日,为期三天,每日赛程分为上、下午两个竞赛单元,每个单元约 3 小时。赛事由主体赛事和外围赛事组成,主体赛事分为竞技、表演、场景三大类:
参照人类传统体育项目,设有 100 米、400 米、1500 米、4×100 米接力、100 米障碍赛、立定跳远、原地跳高、自由体操以及 2V2、3V3、5V5 足球赛等 11 个小项,着重考验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协调性与团队协作能力:100米赛要求机器人精准控制电机与关节以实现快速奔跑,考验动力系统和算法;足球赛则需机器人兼具快速移动、视觉识别及多机协作决策能力。

包含单机舞蹈、群体舞蹈、武术和 “灵机一动” 等项目,对动作规划和艺术表现力要求高,单机与群体舞蹈需机器人依音乐节奏规划动作,武术项目则考验动作精准度和力度控制。

聚焦工业、医院、酒店等实际应用场景,设置了工厂物料搬运与整理、药品分拣与分装、迎宾与清洁服务等 6 个项目,重点考核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的任务执行与环境适应能力,如工厂搬运需融合视觉识别、路径规划等技术,酒店清洁则考验其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

则有自由搏击、投篮大赛和乒乓球(人机对抗)等,增添了表演性与观众互动性。

此次运动会吸引了众多高校、企业及国际队伍参与。高校赛队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纷纷派出精英战队,为赛事注入了青春活力。企业赛队涵盖天工、宇树科技、加速进化等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国际队伍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日本等 15 个国家,不同文化与技术背景的碰撞,将为赛事带来更多创新与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首创的 5V5 阵型足球对抗赛将在运动会上精彩上演,全程由 AI 算法自主控制,无需任何人工操作,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与协同决策技术的重大突破。此外,百米 “飞人” 大战吸引了 90 支队伍参与角逐,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的前六名也将同台亮相,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

举办 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具有深远意义。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
通过机器人在多种竞技赛项中的表现,能够集中展示、检验机器人最新成果,持续带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人工智能、大模型、光学、传感、材料等多学科的技术进步,不断促进机器人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
从产业推动层面而言,
赛事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创新资源提供了汇聚平台,北京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在国家速滑馆挂牌,这里集赛队训练、产品测试、数据采集、技术验证和公众科普为一体,未来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聚集区,促进国内外机器人领域合作交流,助力产业持续发展。
从社会影响方面来讲,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激发了公众对科技的兴趣与热情,推动科技与体育、艺术的融合发展。它让人们看到科技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改善人类体验,从而增强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信心与期待。
当500余台机器人在“冰丝带”奔跑、分拣药品、演奏民乐时,它们已不仅是竞技者,更是产业变革的载体。人形机器人正从“工具”跃迁为“伙伴”。正如开幕式《智韵和鸣》节目所隐喻的——机械臂演绎的中化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文化遗产的数字重生,亦是人类与智能体协同创造新文明的序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