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爆火解析、技术盘点、产业链及相关企业深度梳理

发布时间:2024-07-25 来源:连界创新

       近两年,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从宇树科技10亿人民币的超大笔融资到逐际动力、银河通用等,一系列投融资事件标志着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度关注和期待。阿里巴巴、招商局创投、上汽集团、联想创投等顶级机构再入局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落地实践。作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多重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人形机器人被视作重要的未来产业之一。特别是从2024年开始,人形机器人将正式从研究和开发阶段迈向商用化,因此备受各行业关注。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的“十八金刚”,汇聚了中电科、复旦大学、达闼、傅利叶、钛虎、星动纪元、卓益得、开普勒、宇树等多家的机器人产品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在自动化和智能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人形机器人正以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不断拓展应用的边界,激发着无限的想象和创造。

       然而,这一充满希望的产业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的成熟度、成本的控制、伦理法规的制约、市场的接受度等问题,都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本文将从行业分析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环境、资本动态等多方面因素,对人形机器人领域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从中挖掘创新发展的机遇。

 

一、2024年,人形机器人爆发的动因

 

       总体而言,一个行业“突然”爆火,主要表现为进入应用爆发期,背后是技术创新进步与核心零部件的突破、成本控制、市场需求与社会关注、政策引导、资本支持、媒体关注、人口结构变化等多方面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技术持续进步与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突破

       人形机器人技术,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基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深厚布局和长期积累,中国企业不断深耕人形机器人的全栈核心技术,逐步在机器人零部件制造领域形成了一支具有竞争力且层次分明的企业梯队。这些企业高度专业化,各自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一体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内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高效制造出成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宇树、本末等企业在一体化关节的性价比上表现卓越,展现出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2、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应用场景多元化

       人形机器人因其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被预期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目前行业整体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未完全实现产业化,但应用市场的潜力已经逐渐展现出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自2022年以来,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开发多功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以期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这些机器人不仅在传统的服务和教育领域有所应用,还在探索进入家庭、医疗、工业制造、安全监控等新的应用场景。

       3、政策的引导与支持,资本强势助力

       工信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机器人产业建设规划,以响应国家层面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还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和目标,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资本市场也热捧人形机器人领域。据统计,2023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融资活动异常活跃,共发生19起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总额高达2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达到了65.5%。而据中国机器人网的不完全统计,仅在2024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就已达到13起,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

       4、媒体与舆论的推动,激发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兴趣和期待

       科技展览和展会是展示人形机器人最新技术和产品的重要平台。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行业人士,还吸引了广泛的公众关注。跨界合作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应用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计划首先在汽车工厂中应用,这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潜力,也推动了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一些家电制造商正在探索将人形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家庭服务。

       此外,一些影视作品和书籍中的人形机器人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兴趣和期待,教育和科普活动大大推动了人形机器人向更广阔的消费人群和市场中普及和推广。

       5、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催生更广阔的新型劳动力需求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导致制造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伴随着制造业工人工资不断提高,各企业用人成本大大增加。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企业开始寻求自动化解决方案,其中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高度灵活的自动化工具,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与此同时,老龄化加剧带来的人形机器人在养老、医疗护理、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应用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

 

 

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格局总览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供应链整合和量产能力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市场规模持续稳健扩张,同时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旺盛。从产业链来看,分为上、中、下游,其中,上游包括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控制器等)和软件系统开发,中游为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下游为终端应用市场,如医疗、教育、救援、公共安全、生产制造、家居等领域等。目前,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逐渐完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代表企业众多。

 

图源:《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1、上游:核心零部件

       中国的人形机器人相关零部件供应链较为完善,有望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完全国产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与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乃至汽车工业有相当的重合。

       当前,国内许多工业机器人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宣布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并计划针对人形机器人的运行特点开展相关研发工作,如三花智控、绿的谐波、拓普集团等。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及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中国已具备一定竞争实力,但在人工智能与算法等软件方面,中国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研发。

       2、中游:本体制造

       在中国,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正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活跃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50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商。这些企业中,有的已经在该领域深耕近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例如优必选、理工华汇、钢铁侠科技等。

       同时,市场上也迎来了一些新兴的初创公司,它们带来了新思维和技术,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比如:智元机器人、星动纪元、开普勒探索等。

       更引人注目的是,许多互联网和汽车行业的巨头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人形机器人这一新兴市场,它们利用自身在技术、资金和市场方面的优势,积极布局,加入竞争。这些跨界入局的企业包括小米、小鹏汽车、科大讯飞等。

       整体来看,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老牌企业与新兴初创公司并存,互联网和汽车巨头的加入更增添了行业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发展。

       3、下游:应用市场

       人形机器人适应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但整体而言,当前的人形机器人赛道还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尚未形成产业化。

       成本、技术及市场是限制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因素。过去,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集中在娱乐服务和教育科研领域。例如,优必选生产的Walker系列机器人和熊猫机器人优悠已成功应用于主题公园、展览和演艺等场景中,还曾经登上过春晚舞台进行节目表演。2022年后,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中国企业争相打造通用人形机器人,以拓展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国内部分人形机器人代表企业

 

       1.优必选:

       核心产品:推出了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如Walker系列等,具备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市场地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2.宇树科技:

       核心产品:如Unitree H1等四足机器人产品,以及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探索和开发。

       技术特点:宇树科技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和动力学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3.傅利叶智能:

       核心产品:虽然主打康复机器人,但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所布局,推出了如GR-1等创新产品。

       市场应用: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同时也为人形机器人在更多场景下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此外,还有如智元机器人、腾讯机器人(在AI技术方面有较大投入,可能涉及人形机器人研发)、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领先)等企业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所布局或潜在的研究计划。这些企业在技术、资金和市场渠道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是推动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短期内预计可实现商业应用的场景

 

       尽管当前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还在摸索、试验与小批量试产化阶段,但其商业应用场景的宽度和边界正在不断扩大,泛应用化进程也在加速,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健康、服务业、军事安防、教育娱乐、科研探索等领域将率先加速商业化落地。

       1、制造业领域

       自动化生产线:人形机器人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胜任复杂生产线上的多种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仓储与物流:在仓储和物流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自动进行货物搬运、分拣和打包等工作,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运作效率。

       2、医疗健康领域

       康复医疗:人形机器人在康复医疗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可以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手术辅助:高精度的人形机器人还可用于手术辅助,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3、服务业领域

       零售与餐饮:人形机器人可以在零售店和餐厅等场所提供迎宾、导购、送餐等服务,提升顾客体验并减轻人工负担。

       家政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形机器人在家政服务领域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可以承担清洁、护理等家务工作。

       4、在军事与安防领域

       危险环境作业:在军事和安防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执行危险环境下的侦察、排爆等任务,保障人员安全。

       巡逻与监控:人形机器人还可用于巡逻和监控任务,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5、教育与娱乐领域

       教育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教育领域可以作为教学助手,为学生提供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娱乐机器人:在娱乐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扮演虚拟偶像、表演艺术家等角色,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6、科技研发与探索领域

       太空探索:未来的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太空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执行复杂的太空任务和科学实验。

       深海探测:在深海探测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承受极端环境压力,进行高精度的探测和采样工作。

       随着对人形机器人产业深入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领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技术的突破、市场需求的增长、资本的注入以及政策的扶持,共同构成了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伴随着光明的前景,也存在诸多挑战,如技术创新的瓶颈、供应链的稳定性、成本控制以及伦理法规的跟进等。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它不仅将重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将开辟全新的应用领域和商业模式。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